近日,在四川省西充縣某村,200余位村民用“聯(lián)名信”的方式,欲將村里患有艾滋病的8歲男童坤坤驅離出村。村主任在村民小組會上說:“通過召開群眾會,大家一致要求有關部門對坤坤進行隔離防治,(讓他)離開這個村莊,保障全村群眾及兒童的健康?!?/p>
聯(lián)名信絕非溫柔的勸離,而是強硬的最后通牒,盡管披著集體決定的馬甲,仍屬于“多數(shù)人的暴力”。在這之前,坤坤已成了一座孤島,母親不知所蹤、父親也已失聯(lián),上不了學、結交不了小伙伴,人人避而遠之,甚至祖父也在聯(lián)名信上按了手印,只因孫子“在娘肚里就感染了艾滋病”。
給坤坤什么樣的現(xiàn)在,他就有什么樣的未來。正如一首歌唱道:“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,別讓陽光背后只剩下黑白;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,他們是我們的未來”。小坤坤有權利上學讀書,有權利健康成長,更有權利在村子里自由生活。身體里的病毒奪去健康,但并不該奪去他的合法權利。
其實,與其說寫聯(lián)名信是良知退場,不如說常識缺席。有村民說:“坤坤這個病,萬一傳染了怎么辦?”殊不知,艾滋病只有三種傳播途徑:性交、血液和母嬰。小伙伴們在一起玩耍,哪怕共餐,也不會傳染。除了常識,匱乏的還有法治意識,坤坤是適齡兒童,為何無學可上?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隱私受法律保護,誰暴露并傳播坤坤的隱私?
坤坤是孤獨的,但他被歧視的遭遇并非孤例。從有的公共浴池明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出入,到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學童被其他家長責令轉學,再到安徽大學生在教師招聘中因體檢艾滋病檢測呈陽性而被拒……毋庸諱言,我們的社會對艾滋病仍有不小誤解,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仍有一定排斥。根據(jù)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《艾滋病防治條例》,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,他們享有的婚姻、就業(yè)、就醫(yī)、入學等合法權益,受法律保護。但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仍然受到有形或無形的歧視,以至于有些人感嘆,“不怕死亡,怕歧視”“艾滋歧視是一堵墻,需要很多人一個一個地去撞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看望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時強調,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對艾滋病的無知和偏見,以及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,全社會都要用愛心照亮他們的生活。誠哉斯言!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,就是歧視我們的兄弟姐妹,就是為防治艾滋病設置阻力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狀況,關乎大眾,也關乎現(xiàn)代社會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意識。他們也許不需要同情,但需要尊重;他們未必渴望“特權”,但一定需要權利平等,能夠依法舒展各項應有的權利。
剛過去不久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,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“實現(xiàn)‘零’戰(zhàn)略目標——零新發(fā)感染、零歧視和零死亡”。歧視比病毒更可怕,實現(xiàn)零艾滋必先消除歧視。值得欣慰的是,已有愛心人士流露出愿意接納坤坤的意愿,當?shù)卣脖硎緯拼だ?。但愿坤坤的悲劇不再出現(xiàn),面對所有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,我們都有責任伸出手,而不是背過臉,有理由讓他們感受到人心的溫度、真誠和寬闊。